地籍测绘包括什么

地籍测绘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而进行的测量及面积计算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控制测量:

在地籍测量区内,依据国家等级控制点选择若干控制点,逐级测算其平面位置的过程。

界址测量:

对地块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进行精确测定,并把地块及其附着物的位置、面积、权属关系和利用状况等要素准确地绘制在图纸上和记录在专门的表册中。

地籍图测绘:

依据控制点和界址点坐标,按一定比例尺测绘地籍图,包括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和宗地图等。

面积量算与统计:

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

变更测量:

对地籍要素进行动态监测,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

地籍调查:

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和科学方法,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及地类等,并计算其面积。

成果图绘制:

将测量数据及成果以图纸形式表现出来,包括地籍图、宗地图等。

检查和验收:

对地籍测绘成果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其精度和质量符合要求。

档案管理:

对地籍测绘过程中的数据、图纸、报告等进行整理、归档和管理。

地籍测绘的成果包括数据集(控制点和界址点坐标等)、地籍图和地籍,这些成果具有法律效力,并用于土地登记、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等多种用途。随着现代化仪器设备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地籍测绘变得更加快捷准确,节省人力物力,并有助于实现数字化测绘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