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绘图特点有哪些

景观设计绘图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综合性

景观设计是将城市、广场、街道、园林、建筑物、壁画、广告、公共设施等看作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有机综合体。设计过程中需要兼顾整体环境,是在人造环境空间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创造。这涉及到人文科学、艺术学、社会学、视觉心理学、民俗学、材料学等多个学科,并纳入总体环境的规划系统中。

开放性

景观艺术作为建筑外部视觉空间,必须是开放型的、公开的,有公众参与批评认同的公共性空间场所。这些公共性场所如城市广场及绿地,为人们提供共享的外部空间,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体现人的社会属性和自身价值。

民众性

特定区域的文化影响民众的行为及心理,优秀的城市景观反过来也会影响民众。民众对城市环境的行为举止体现出对环境的解释、感觉、信念与判断。

独特性

由于自然、区域及不同时代、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城市环境空间表现出复杂多变的空间形态。景观艺术设计应体现这些独特性,创造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空间环境。

延续性

城市是历史的延续,既有“历时性”又有“共时性”。景观设计应体现城市的“历时性”和“共时性”,通过历史遗存给人以自然、亲切、丰富而不刻意的印象。

多要素综合

现代景观设计特点包括自然与人文诸多元素的综合刺激。自然要素包括物理元素(如空气、山川、自然风景等)和构景材料的机理和质地,人文要素包括社会风情、民俗、伦理观念和宗教意识。这些要素通过交流与观赏者进行文化信息和情感信息的交流。

时空多维性

景观设计考虑空间的广延与无限性,以及时间轴上的心理运动变化(如季相、时相、位相)。设计应体现时空的多维性,创造出既具有历史感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空间环境。

多主体评价

设计的评价涉及多个主体,包括设计者、经营者和公众。评价内容涵盖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确保设计满足多方面的需求和期望。

使用者需求适应

景观设计需考虑使用者的多种需求和多方位适应,包括不同阶层、文化素质和年龄结构的人群。设计应以人为本,提供舒适、实用且具有吸引力的空间环境。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景观设计绘图的丰富内涵和多样表现形式,旨在创造宜居、美观且富有文化内涵的城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