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餐饮疫情防控措施
广州市针对餐饮行业的疫情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员管理
每日健康监测:餐饮经营单位每日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状况检查,登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并及时引导患者就医排查,禁止带病上岗。
定期核酸检测:从业人员应列入广州市核酸检测“应检尽检”人群范围,并按要求定期开展核酸检测。在疫情扩散风险高或当地疫情防控要求下,会增加核酸检测频次。
风险人员管理:从业人员及其同住人员如近期有本土疫情县(市、区)旅居史,需及时向经营单位和社区报备,并完成健康管理后返岗。
员工培训:餐饮经营单位需做好员工健康培训,将新冠肺炎及其他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与技能纳入培训内容,确保员工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场所管理
营业健康管理:控制餐厅(馆)就餐人数,拉开桌位间距,确保间隔在1米以上。如桌椅固定无法移动,要明确标识出非使用桌位。不安排非同行顾客同桌就餐。
顾客服务:对于合餐顾客,每桌顾客至少记录1名人员姓名、联系方式和到店时段等信息,依法做好信息保护工作。提供“一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或“一人一公筷、一人一公勺”服务,公勺公筷应采用不同颜色、材质或突出标识等方式区分。鼓励提供密封包装的牙签,并推广分餐制。提倡就餐时间不超过两小时。
食品采购和加工:减少提供生食、半生食菜品。如有售卖进口冷链食品,应对进口冷链食品实行专用通道进货、专区存放、专区售卖,不得与其他食品混放贮存和销售。食用火锅、自助海鲜等应提醒顾客充分加热煮熟,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环境管理
营业场所清洁消毒:停业后首次恢复营业的餐饮单位需全面对营业场所、设备设施、餐用具等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保持环境物品表面和餐具的清洁,定期进行空气喷雾消毒。
人员进出管理:所有人员进出必须扫场所码、查验健康码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措施。单位内部食堂实行测体温进场、分批分时段就餐、单向就坐、合理间隔等防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