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处理办法对投诉处理过程中的执行有哪些规定?

在我国,投诉处理办法是规范投诉处理过程的重要法律文件。它对投诉处理过程中的执行做了详细的规定,旨在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投诉处理办法对投诉处理过程中的执行规定进行梳理。

一、投诉受理

  1. 投诉人应当向被投诉人所在地或者被投诉人注册地的市场监管部门提出投诉。

  2. 投诉人应当提供以下材料:(1)投诉人身份证明;(2)被投诉人名称、地址;(3)投诉事由;(4)相关证据材料。

  3. 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在收到投诉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对投诉事项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

  4. 投诉人提交的材料不齐全的,市场监管部门应当一次性告知投诉人需要补正的材料。

二、调查取证

  1. 市场监管部门在受理投诉后,应当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取证。

  2. 调查取证的方式包括:(1)询问当事人;(2)查阅、复制有关文件;(3)对被投诉人进行现场检查;(4)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5)其他必要的方式。

  3. 调查取证过程中,被投诉人应当予以配合,不得阻挠、干扰。

  4. 市场监管部门应当自受理投诉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取证工作。

三、处理决定

  1. 市场监管部门在调查取证的基础上,应当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2. 处理决定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被投诉人的名称、地址;(2)投诉事由;(3)调查结果;(4)处理依据;(5)处理决定。

  3. 处理决定应当向投诉人和被投诉人送达。

四、执行与监督

  1. 被投诉人应当自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15日内,履行处理决定。

  2. 投诉人和被投诉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3. 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投诉处理工作的监督,确保投诉处理工作依法、公正、高效。

  4. 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投诉处理工作档案,对投诉处理工作进行全程记录。

五、保密与公开

  1. 市场监管部门在投诉处理过程中,应当对投诉人、被投诉人的个人信息予以保密。

  2. 投诉处理结果可以公开,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除外。

  3. 投诉人、被投诉人有权查阅投诉处理结果。

总之,投诉处理办法对投诉处理过程中的执行做了详细的规定,旨在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投诉人在处理投诉过程中,应当积极配合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应当依法、公正、高效地处理投诉,确保投诉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人力资源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