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的厨具

唐朝的厨具有以下几种:

灶:

灶在唐朝时期非常普遍,分为火灶和行灶两种。火灶是家庭中常用的灶台,而行灶则是为外出野炊设计的可移动灶具。

鼎:

鼎是古代的一种青铜器,用于煮肉和祭祀。在唐朝,鼎仍然被使用,并且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镬:

镬是鼎的变体,去掉了三足,主要用于煮肉和调和五味。

鬲:

鬲是一种煮粥用的器具,形态特征类似鼎,但无足,可以根据三足是否中空和腹部是否相通来区分功能。

锅:

锅在唐朝时期已经产生并大量使用,最初是车毂外面的铁箍,后来渐渐成为煮肉的俗称。

甑:

甑是唐代用于蒸制食物的器具,形状为圆筒状,底部有许多小孔,方便蒸汽穿过蒸熟食物。

酒壶:

唐朝时期有多种酒壶,如瓜棱壶、兽流壶、提梁壶、葫式壶、凤头壶等。

酒杯:

有“舞仙盏”和“自暖杯”等注酒机关自动或注酒温度自升的酒杯。

碗:

玉精碗等餐具具有“夏蝇不近、盛水经月不腐不耗”的特点。

宫廷餐具:

唐代的宫廷餐具非常精致,包括鸳鸯莲瓣纹金碗、秘色瓷和琉璃餐具等。

风炉:

唐代专门用于烹茶的炉灶,形如古鼎,有三足两耳,炉内有厅,可放置炭火,炉身下腹有三孔窗孔用于通风。

这些炊具不仅体现了唐朝时期烹饪技术的进步,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