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桥作文
古老的回澜桥
萧山城河上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叫回澜桥,曾名回龙桥,建造于清朝乾隆时期,到现在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回澜桥长21.4米,桥面宽3.8米,高5.45米,南北两端各有台阶21级。这座桥全部用石头彻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桥洞,横跨在8.8米宽的河面上,桥面两侧有石栏,其中两块栏板上雕刻着玉如意的吉祥图案,左右遥相呼应。桥身中央刻有“回澜”两个大字,背面各有两个龙头,是桥的排水口,龙头下面有一副桥联,藏有历史故事和未解开的谜题。桥身表面凹凸不平,到处都是一个个细小的洞眼,台阶上布满青苔和小草,这都是经过风吹雨打留下的痕迹。回澜桥是萧山七座古桥之一,被列为萧山文物,受到政府保护,为了不再让更多的人在上面行走,就在它的边上建造了一座新的回澜桥。有这样一座回澜桥,作为萧山人,我觉得很自豪。
安澜桥
在我的家乡都江堰玉垒山景区内,有一座铁索桥,名叫安澜索桥,别名夫妻桥,何公何母桥。之所以有别名,那是因为关于安澜索桥有一个传说。传说中,安澜索桥是清代一名姓何的教书先生设计修建的,有一天,姓何的教书先生走过岷江,望着那微微泛绿又波涛滚滚的河水想:这儿的人过江太不方便了,我来建一座桥吧。桥就这样诞生了。一开始的桥没有桥栏,经常有过桥的人失足掉进岷江。为此,官府怪罪给了何先生,并把他处死了。何先生的妻子请人给桥安上了桥栏,把安澜索桥变成了一座安全的桥。站在高高的玉垒山上向下望,只见岷江如同一条微微泛绿的绸缎,安澜索桥像横跨在绸缎上的一条彩虹。从近处看,安澜索桥气势宏伟,每过一段,索桥就会有一个休息点,供人们休息。桥上铺着一块块木板,中间有缝。桥的栏杆是铁链和又粗又大的麻绳,看起来非常结实。即使有人走不稳,也不会掉进岷江。我还记的我第一次走上索桥的情景。我兴奋极了。能明显感到桥身的晃动,像在游乐园坐摇椅,又紧张又刺激。有些游客故意使劲晃动索桥,有些人害怕得惊声尖叫,我却哈哈大笑着。从索桥上木板间的缝隙向下看去,可以清楚地看到翻滚地岷江水从脚下奔腾而过,是那么波澜壮阔!安澜索桥是都江堰景色中不可缺少的风景线。如果你来都江堰别忘了一定到索桥上走一走!迎着故乡的落日。
湘湖中的跨湖桥
我去过湘湖好几次了。但每一次来,我都没有象今天这样仔细地观察过湘湖的桥。坐在船上,我们穿梭过一座座桥。其中最长的当然要算定澜桥了,它全长108米,中间是主桥,两侧是二十级左右的台阶,主桥两边是很长的引桥,引桥的一侧是低低的栏杆,但游人却把它当做石凳,许多人坐在上面洗脚,许多人在戏水。船行驶了一会儿,我们看到一座非常奇怪的桥,它浑身上下用鹅卵石做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问导游:“阿姨,那叫什么桥?”“哦,那是仙人桥。”导游回答道。仙人桥,真有诗情画意啊,我好象看到了几位仙人正坐在桥上下棋呢。慢慢地,我们眼前出现了湘湖里最特别的一座桥:一个主桥洞,四个副桥洞,共五个桥,洞左右对称。导游说,那便是湘湖里赫赫有名的跨湖桥。它的旁边还有一座小桥,也叫跨湖桥,但它是遗址,据导游介绍,跨湖桥遗址是大约在北宋时期建造的,有很长的历史了。后来,我们来到了越王桥。它只有一个主桥洞,左右两旁却有一副对联 。“水上已消戈剑影,天中曾涌越吴云。”坐在我身边的王老师把对联的含义做了解释,我听了后连连点头,仿佛看到了当时吴国和越国剑拔弩张的战争场面。最后,导游告诉我们说,湘湖占地约1.2平方公里,共有21座形态各异的桥。船靠岸后,我们恋恋不舍地上了岸,不时回头深情地望着湘湖的桥。
浮澜桥村
浙江浮澜桥村美丽的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