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公园景观设计原则

康养景观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功能多样性原则

设计应满足不同个性的老年群体需求,提供大的群体活动空间和小的私人独处空间。

在整体空间环境中有大小分区、动静分区、公共私密分区等,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要。

保健性原则

养老地产景观设计应满足老年人的健身需求,利用植物释放的负离子和抗生素等生态保健型环境。

多放置活动强度不大的健身设施,防止过度劳累。

安全性原则

选择安全简单的设施,确保老年人使用公共设施时的安全。

标识醒目,帮助视力听力下降的老年人识别不同活动空间。

合理的道路规划

道路应简洁、宽敞、平稳,减少交叉路口,设置标示和引导物,方便老年人识别和使用。

多层空间营造

需要有开阔的视觉空间、私密空间、娱乐空间、交流空间等,大小穿插,相互连接,增强老人的舒适感、安全感和领域感。

公共设施提供

提供艺术特色的雕塑和小品等设施,提供视觉和兴趣焦点。

垃圾桶、路灯等环境设施应巧妙设计与空间融合。

水景营造

增加景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供舒适的康养环境,愉悦老人心情,对病情有康复作用。

生态性原则

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提供原始、原汁原味的生态享受,与自然和谐共处。

功能性原则

满足使用人群的功能性需求,将感官享受放在首位,加强基础功能建设。

主题性原则

突出乡村风情,保留乡村文化和特色,打造以乡村为主题的旅游项目。

可达性原则

方便不同人群使用,有良好的交通连接和足够的停车场,内部空间布局合理,减少步行距离。

舒适性原则

创造舒适的园林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方面的考虑,提供舒适的座椅和休息空间。

人性化原则

以人为本,注重直观感受,满足人的康养需求,提供便捷的医疗救助和生活服务。

可持续发展原则

保护环境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康养效果。

因地制宜原则

依托当地优质环境资源,发挥最大效用,设计符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植物,考虑四季观赏需求。

增强社交互动

提供公共空间和社交场所,增强老年人的交流、学习和娱乐机会。

景观的疗愈功能

结合心理学和康复学原理,打造具有疗愈功能的景观空间,如冥想花园、花卉景观区等。

这些原则共同构成了康养景观设计的全面框架,旨在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有益健康的养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