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哀公作文

鲁哀公作为春秋时期的鲁国君主,在历史上以不同的面貌出现。以下是根据历史记载和传说,对鲁哀公的作文:

鲁哀公与子张

鲁哀公经常向别人表示他渴望人才,喜欢有知识才干的人。然而,当子张前来求见时,鲁哀公却未能如约相见,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子张最终失望离去,并留下了一个故事给鲁哀公的车夫转述。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叶子高的人,他非常喜欢龙,家中到处都是龙的图案。一天,真龙来到他的家中,叶子高却被吓得逃跑了。这个故事反映了鲁哀公只是口头上谈论喜欢人才,而并非真正重视和任用贤才。

鲁哀公与庄子

鲁哀公曾与庄子有过一次对话,他感叹鲁国的儒士虽然众多,但并没有什么杰出的才能。庄子则认为鲁国的儒士很少,因为鲁国人普遍穿着儒服,并不代表他们真正懂得儒家的学问和精神。鲁哀公听后,按照庄子的意思下了一道命令,禁止鲁国人再穿儒服。这一举动体现了庄子对真实才能和学问的尊重。

鲁哀公与宰我

鲁哀公曾派人将孔子的学生宰我找来,询问制作土地神主牌位用什么木材最好。宰我回答说是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板栗木。孔子得知后,认为宰我的回答毫无根据,并严厉批评了他。孔子强调“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意味着已经发生的事情不需要再解释,已经完成的事情不需要再劝谏,已经过去的事情不需要再责怪。

鲁哀公对孔子的悼念

孔子去世后,鲁哀公亲自发表了诔文,表达了对孔子的深切哀悼和敬意。诔文中,鲁哀公表达了对孔子去世的悲痛和不舍,认为天不慈悲,不留下这位智慧老人来帮助他治理国家。他感叹自己孤独无助,失去了学习的榜样和效法的对象。

这些故事和记载展示了鲁哀公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和态度,既有对人才的渴望,也有对真实才能的尊重,以及对智慧和学问的推崇。通过这些事例,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鲁哀公这一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