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墓的景观设计原则
城市墓园景观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明确定位
墓园的定位是指其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的角色问题,需要根据城市整体层面的墓园布局和现有内容进行整合。墓园的地理位置、规模大小、性质等,都对墓园的定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墓园类型包括盈利性、纪念性、公益性等。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
利用墓园的地理优势,如背山面水、地势平坦等,进行合理规划,修建环形道路,墓地坡向汇集在基地中心面向南面的水面,增强景观层次。
生态规划原则
城市园林墓园的生态规划应首先对城市周围的荒山荒坡进行生态勘测和评价,科学确定墓园的位置、面积和发展速度。在墓园建设方面,要处理好荒山荒坡的绿化与殡葬的关系,发展占地最小、绿化面积最高的殡葬形式,使骨灰能快速进入化学循环,并科学选择绿化树种,恢复荒山荒坡的生机。墓园的规划与建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与城市发展规划同步。
尊重民族文化的原则
在设计中融入风水文化等传统文化元素,但需科学地去伪存真,避免不科学的指导思想。尊重历史,保留场地的原始特征和文化特色,符合当地的信仰习俗和殡葬传统。
立足现状,尊重历史,突出场地精神
在准确评价场地现状条件的基础上,深挖场地所在区域的人文历史积淀,保留场地的原始特征,减少人工扰动,设计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景观,符合当地的信仰习俗和殡葬传统。
生态化原则
减少硬质铺装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应用,增加绿化面积,合理配置树种,形成优良稳定的生态群落。结合风水学学说,改善墓园的生态环境,营造“绿树成荫,绿块匀布,绿廊联通”的生态空间。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处理好经济、社会、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统筹考量景观设计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影响。提倡绿色环保殡葬形式,节约用地,减少永久性用地数量。运用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如太阳能灯具、雨水回收等,实现城市公墓的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原则
关心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注重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关系。提供多种安葬方式,营造自然、有地域特色、个性化的墓园环境。墓葬单元大小相仿,体现对待逝者的平等性。在空间规划上没有等级,自然有机划分,允许单体墓穴的个性化设计,满足人们需求的差异性。运用生态学理论规划造景,开拓合理的空间,如设置长廊、户外桌椅、健身步行道等设施,消除人体疲劳,重归身心平衡。
自然优先原则
追求“自然而然”的境界,以自然为底色,不过分干预原有生态。注意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使人的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取得同等地位。在规划设计时,常遵循自然优先原则,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利用地形的本身特点打造景观效果。
园林化原则
墓园应建成环境园林化、土地节约化、葬式多样化、形式艺术化、精神文化性、景观生态化的复合型多功能墓园。去除传统墓园给人们留下的阴森、恐怖、凄凉的印象,为墓园树立祥和、宁静的新形象。
合理布局原则
将陵园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墓葬区、休闲区、服务区等,确保各个区域的功能明确、互不干扰。考虑到家属和亲友的祭扫习惯,设置合理的道路和标识,使整个陵园更加便捷、人性化。
绿化植被原则
选择适合的植物,打造一个四季皆宜的绿色环境,为逝者提供一个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环境,增强陵园的灵气。
景观雕塑原则
注重雕塑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丰富陵园的文化内涵,同时打造一个舒适、美观的氛围。
墓碑设计原则
墓碑设计应具有艺术感,符合逝者的身份和生卒年月日等基本信息,根据逝者的喜好和生前故事,设计出独一无二的墓碑,让每个逝者都能得到最后的尊贵待遇。
这些原则共同构成了城市墓园景观设计的基础,旨在创造一个既美观又富有文化内涵,同时符合生态环保和人性化需求的墓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