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含泥量标准测试方法是什么?

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其中,含泥量是评价机制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以下是对机制砂含泥量标准测试方法的详细介绍。

一、背景

机制砂是指由天然石料经过机械破碎、筛分等工艺加工而成的砂。由于机制砂的生产过程中可能带入一定量的泥土、细小石粉等杂质,因此,对机制砂的含泥量进行测试具有重要意义。含泥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易性、耐久性等性能,甚至可能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二、测试方法

  1. 仪器设备

(1)砂筛:包括0.075mm、0.15mm、0.3mm、0.6mm、1.18mm、2.36mm、4.75mm、9.5mm、19mm、37.5mm等不同孔径的筛网。

(2)砂样筛分器:用于将砂样进行筛分。

(3)烘箱:用于烘干砂样。

(4)天平:用于称量砂样。

(5)水洗设备:用于清洗砂样。


  1. 标准方法

(1)试样准备

从机制砂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试样,混合均匀后,按照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标准要求,将试样分为两组,每组约500g。

(2)筛分

将两组试样分别放入砂样筛分器中,按照0.075mm、0.15mm、0.3mm、0.6mm、1.18mm、2.36mm、4.75mm、9.5mm、19mm、37.5mm等孔径的筛网进行筛分。

(3)水洗

将筛分后的砂样分别放入水洗设备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充分搅拌,使泥土、细小石粉等杂质被冲洗掉。

(4)烘干

将水洗后的砂样放入烘箱中,在105℃±5℃的条件下烘干至恒重。

(5)称量

将烘干后的砂样分别称量,记录其质量。

(6)计算含泥量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含泥量:

含泥量(%)=(m1-m2)/m1×100%

其中,m1为试样原始质量,m2为烘干后砂样质量。

三、注意事项

  1. 试样抽取:试样抽取要具有代表性,避免因抽样不均匀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

  2. 筛分:筛分过程中要确保筛网平整,避免因筛网损坏或变形导致筛分结果不准确。

  3. 水洗:水洗过程中要充分搅拌,确保泥土、细小石粉等杂质被冲洗掉。

  4. 烘干:烘干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避免因烘干过度导致砂样质量变化。

  5. 称量:称量过程中要确保天平准确,避免因称量误差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

四、结论

机制砂含泥量是评价机制砂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以上测试方法,可以准确测定机制砂的含泥量,为混凝土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依据。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机制砂的含泥量,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猜你喜欢:湿法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