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发生故事

测绘是一项充满挑战与奉献精神的事业,以下是一些测绘中的故事:

郁期青与珠峰高程测量

郁期青,82岁,是国测一大队的首批测绘队员,参与我国首次测量珠峰高程。

1975年,郁期青主动请缨成为测量珠峰高程的8名队员之一,并在高寒缺氧、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工作了200多天。

他曾在海拔6120米高度做珠峰测量大气折光试验时,8人中就有4人患了“高山厌食症”,但依然坚持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最终,郁期青和队友们成功测得珠峰的精确高度,为全世界所确认。

吴昭璞与新疆南湖戈壁

1960年4月底,31岁的共产党员、技术员吴昭璞带领一个水准测量小组来到新疆南湖戈壁。

当地气温超过40摄氏度,吴昭璞把仅有的水囊递给一位年轻队员,自己留下看守仪器资料。

3天后,队员们找到吴昭璞时,发现他身体干缩,帐篷里所有牙膏都被吃光了,描图用的墨水被喝干了,但资料却整理得整整齐齐。

安明与西藏测绘

1997年,安明作为一名刚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分配到西藏当测绘员。

他经历了十几天的路程,到达目的地后,参与了与国外联合登山队的珠峰勘测和地壳网一期工程。

在青藏高原上,安明和队友们克服了高原反应、恶劣气候等重重困难,完成了艰巨的测绘任务。

詹天佑与测绘仪器

詹天佑,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不仅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还使用过从德国蔡司、瑞士威特等欧洲测绘厂家引进的精密测量仪器。

詹天佑使用的经纬仪作为中国近代测绘史的重要文物,见证了中国测绘从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历程。

国测一大队的牺牲与传承

从1954年建队以来,国测一大队的队员们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徒步行程6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00多圈。

60多年来,国测一大队有46名队员牺牲在野外岗位上,他们的遗骨大多永远留在了荒野测区。

国测一大队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苦活儿、累活儿、危险的活儿,共产党员、老队员先上,新队员后上。这种精神代代相传,成为队伍的魂。

这些故事展示了测绘工作的艰辛与危险,以及测绘队员们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卓越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