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胜任力模型的提出者研究方法有哪些?

冰山胜任力模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David McClelland)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它将个体的能力分为“冰山以上”和“冰山以下”两个层次。冰山以上部分包括知识和技能,是容易被观察和衡量的;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动机、特质和自我认知,是难以直接观察和衡量的。本文将探讨冰山胜任力模型的提出者研究方法有哪些。

一、案例研究法

麦克利兰在研究冰山胜任力模型时,主要采用了案例研究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收集和分析特定个体或群体的案例,以揭示其能力结构的内在规律。具体来说,麦克利兰及其团队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案例研究:

  1. 选择研究对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个体或群体,如企业高管、优秀员工等。

  2. 收集数据:通过访谈、问卷调查、观察等方法,收集研究对象的能力信息。

  3. 分析数据:运用心理学、统计学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4. 提炼胜任力要素:根据分析结果,提炼出影响个体或群体能力的关键因素。

  5. 构建模型:基于提炼出的胜任力要素,构建冰山胜任力模型。

二、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麦克利兰在研究冰山胜任力模型时常用的另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大量个体或群体的能力信息,从而揭示能力结构的普遍规律。具体步骤如下:

  1. 设计问卷:根据研究目的,设计涵盖知识和技能、动机、特质、自我认知等方面的调查问卷。

  2. 施测:将问卷发放给研究对象,收集数据。

  3.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等。

  4. 提炼胜任力要素:根据分析结果,提炼出影响个体或群体能力的关键因素。

  5. 构建模型:基于提炼出的胜任力要素,构建冰山胜任力模型。

三、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是麦克利兰在研究冰山胜任力模型时采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对不同个体或群体进行对比分析,揭示能力结构的差异和规律。具体步骤如下:

  1. 选择研究对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个体或群体,如不同行业、不同层级的人员。

  2. 收集数据:通过访谈、问卷调查、观察等方法,收集研究对象的能力信息。

  3. 数据分析:运用比较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4. 提炼胜任力要素:根据分析结果,提炼出影响个体或群体能力的关键因素。

  5. 构建模型:基于提炼出的胜任力要素,构建冰山胜任力模型。

四、实验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是麦克利兰在研究冰山胜任力模型时采用的另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通过人为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和测量个体或群体的能力变化,以揭示能力结构的内在规律。具体步骤如下:

  1. 设计实验:根据研究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变量、实验组和对照组等。

  2. 实施实验:按照实验方案,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实施实验。

  3. 数据收集:在实验过程中,收集研究对象的能力信息。

  4.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实验前后对比、组间对比等。

  5. 提炼胜任力要素:根据分析结果,提炼出影响个体或群体能力的关键因素。

  6. 构建模型:基于提炼出的胜任力要素,构建冰山胜任力模型。

五、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麦克利兰在研究冰山胜任力模型时采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查阅和分析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构建冰山胜任力模型提供理论基础。具体步骤如下:

  1. 查阅文献:查阅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领域的文献资料。

  2. 分析文献:对查阅到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

  3. 整合理论:根据文献分析结果,整合相关理论,为构建冰山胜任力模型提供理论基础。

  4. 构建模型:基于整合的理论,构建冰山胜任力模型。

综上所述,冰山胜任力模型的提出者麦克利兰及其团队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案例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等方法。这些研究方法相互补充,共同为构建冰山胜任力模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猜你喜欢:RACE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