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生产石料需满足哪些粒度级配要求?

机制砂生产石料时,其粒度级配要求对于石料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合理的粒度级配不仅能够提高石料的使用性能,还能确保其在混凝土、沥青等建筑材料中的应用效果。以下是机制砂生产石料需满足的粒度级配要求:

一、粒度组成

  1. 粒度范围:机制砂的粒度范围通常在0.15mm至5mm之间。其中,0.15mm至2.36mm的细粒级砂和2.36mm至5mm的粗粒级砂是常见的粒度组成。

  2. 粒度分布:在粒度范围内,砂的粒度分布应均匀,避免出现过多的粗颗粒或细颗粒。一般要求粗颗粒含量不大于30%,细颗粒含量不大于15%。

二、粒度级配

  1. 级配曲线:机制砂的粒度级配曲线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的要求。曲线应呈现连续、平滑、对称的特点。

  2. 级配区间:根据国家标准,机制砂的级配区间分为三个等级: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不同等级的级配区间如下:

    • 优等品:0.15mm、0.3mm、0.6mm、1.18mm、2.36mm、4.75mm、9.5mm、19mm、37.5mm、75mm等粒度等级的累计通过率分别不小于95%、85%、75%、65%、55%、45%、35%、25%、15%、5%。

    • 一等品:0.15mm、0.3mm、0.6mm、1.18mm、2.36mm、4.75mm、9.5mm、19mm、37.5mm、75mm等粒度等级的累计通过率分别不小于90%、80%、70%、60%、50%、40%、30%、20%、10%、5%。

    • 合格品:0.15mm、0.3mm、0.6mm、1.18mm、2.36mm、4.75mm、9.5mm、19mm、37.5mm、75mm等粒度等级的累计通过率分别不小于85%、75%、65%、55%、45%、35%、25%、15%、5%、5%。

三、粒度均匀度

  1. 粒度均匀度指数:粒度均匀度指数是评价机制砂粒度分布均匀性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粒度均匀度指数 = (d60 - d10) / (d30 - d10)

    其中,d10为10%通过率对应的粒径,d30为30%通过率对应的粒径,d60为60%通过率对应的粒径。

  2. 粒度均匀度要求:根据国家标准,机制砂的粒度均匀度指数应不大于1.8。

四、粒度粗细度

  1. 粗细度:粗细度是评价机制砂粒度粗细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粗细度 = 2.3 × (d60 - d10) / (d30 - d10)

  2. 粗细度要求:根据国家标准,机制砂的粗细度应不大于3.7。

五、粒度形状

  1. 粒度形状:机制砂的粒度形状对其性能有一定影响。一般要求机制砂的粒度形状为不规则形状,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

  2. 粒度形状要求:根据国家标准,机制砂的粒度形状应符合以下要求:

    • 粒度形状系数:不小于0.7。

    • 粒度形状指数:不大于1.5。

综上所述,机制砂生产石料需满足的粒度级配要求包括粒度组成、粒度级配、粒度均匀度、粒度粗细度和粒度形状等方面。只有满足这些要求,才能确保机制砂的质量和性能,使其在建筑材料中得到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湿法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