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干法与湿法在砂石骨料质量上的区别

机制砂作为一种替代天然砂的新型建筑材料,其生产方式主要有干法和湿法两种。这两种生产方式在砂石骨料的质量上存在一定的区别。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详细分析机制砂干法与湿法在砂石骨料质量上的区别。

一、生产成本

  1. 干法生产成本

干法生产机制砂是指将原材料经过破碎、筛分等工艺直接生产出砂石骨料,不涉及水洗过程。干法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设备成本、人工成本和能耗成本。

(1)原材料成本:干法生产机制砂的原材料成本相对较低,因为原材料经过破碎、筛分等工艺后,其质量得到提高,附加值增加。

(2)设备成本:干法生产机制砂的设备投资相对较高,主要设备包括破碎机、振动筛、输送机等。

(3)人工成本:干法生产机制砂的人工成本相对较低,因为生产过程中不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

(4)能耗成本:干法生产机制砂的能耗成本相对较高,因为破碎、筛分等工艺需要大量的动力。


  1. 湿法生产成本

湿法生产机制砂是指将原材料经过破碎、筛分、水洗等工艺生产出砂石骨料。湿法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设备成本、人工成本、能耗成本和水处理成本。

(1)原材料成本:湿法生产机制砂的原材料成本相对较高,因为原材料经过水洗等工艺后,其质量得到提高,附加值增加。

(2)设备成本:湿法生产机制砂的设备投资相对较高,主要设备包括破碎机、振动筛、输送机、洗砂机、脱水机等。

(3)人工成本:湿法生产机制砂的人工成本相对较高,因为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

(4)能耗成本:湿法生产机制砂的能耗成本相对较高,因为破碎、筛分、水洗等工艺需要大量的动力。

(5)水处理成本:湿法生产机制砂的水处理成本相对较高,因为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需要对其进行处理。

二、砂石骨料质量

  1. 砂石骨料粒度

干法生产的机制砂粒度较粗,一般在0.5mm~5mm之间;湿法生产的机制砂粒度较细,一般在0.15mm~5mm之间。湿法生产的机制砂粒度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1. 砂石骨料含泥量

干法生产的机制砂含泥量较高,一般在3%~5%之间;湿法生产的机制砂含泥量较低,一般在1%~2%之间。湿法生产的机制砂含泥量低,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1. 砂石骨料含水量

干法生产的机制砂含水量较低,一般在1%~2%之间;湿法生产的机制砂含水量较高,一般在5%~10%之间。湿法生产的机制砂含水量高,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


  1. 砂石骨料抗压强度

干法生产的机制砂抗压强度相对较低,一般在20~40MPa之间;湿法生产的机制砂抗压强度相对较高,一般在30~60MPa之间。湿法生产的机制砂抗压强度高,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1. 砂石骨料抗磨性

干法生产的机制砂抗磨性相对较好,因为原材料经过破碎、筛分等工艺后,其表面光滑;湿法生产的机制砂抗磨性相对较差,因为原材料经过水洗等工艺后,其表面粗糙。湿法生产的机制砂抗磨性较差,容易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磨损。

三、环境影响

  1. 干法生产

干法生产机制砂过程中,粉尘污染较为严重,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此外,干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较少,对水资源的利用较为合理。


  1. 湿法生产

湿法生产机制砂过程中,废水污染较为严重,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同时,湿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污染相对较少,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机制砂干法与湿法在砂石骨料质量上存在一定的区别。干法生产的机制砂粒度较粗、含泥量较高、抗压强度较低,但抗磨性较好;湿法生产的机制砂粒度较细、含泥量较低、抗压强度较高,但抗磨性较差。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工程需求和环保要求选择合适的生产方式。

猜你喜欢:矿用过滤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