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失信单位
测绘单位失信是指测绘资质单位在从事测绘活动时,违反测绘地理信息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产生不良行为信息。这些不良行为信息分为严重失信信息、一般失信信息和轻微失信信息,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严重失信信息
未依法送审地图或者未按照审查要求修改地图即向社会公开;
违反保密规定加工、处理和利用涉密测绘成果,存在失泄密隐患被查处;
测绘成果质量经测绘地理信息质检机构判定为批不合格;
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测绘资质证书;
侵犯商业秘密或者知识产权被查处;
由于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被查处;
以欺骗手段取得测绘资质证书从事测绘活动;
超越资质等级许可范围从事测绘活动;
以其他测绘资质单位名义从事测绘活动;
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从事测绘活动;
测绘资质单位将承包的测绘项目转包;
伪造、变造测绘成果;
被工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在从事测绘活动中,因泄露国家秘密被国家安全机关查处;
受到其他行政处罚或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般失信信息
提供虚假测绘地理信息行政许可申请材料;
不配合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隐瞒、拒绝和阻碍提供有关文件、资料;
将与真实性不符的人员信息录入测绘资质管理信息系统。
轻微失信信息
拒绝配合整改,并在主管部门下达告知书责令整改后依旧未按时完成整改。
测绘单位一旦被计入失信信息,根据严重程度不同,将会面临以下处理措施:
半年至两年不得申请晋升测绘资质等级或者新增专业范围;
列入重点监管对象清单;
注销资质。
建议测绘单位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内部管理,确保测绘活动的合法合规,避免因失信行为影响单位的资质和声誉。同时,各级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也应加大监管力度,对发现的失信行为进行及时查处和惩戒,维护测绘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