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美院成立年份的艺术发展?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以下简称“清华美院”)成立于1946年,是我国著名的高等美术学府之一。自成立以来,清华美院始终秉持“德艺双馨、博学笃行”的校训,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美术人才。本文将探讨清华美院成立年份至今的艺术发展历程。
一、初创时期(1946-1952年)
清华美院成立于1946年,其前身是清华大学艺术系。初创时期,学院以培养美术教育人才为主,开设了绘画、雕塑、工艺等课程。在这一时期,清华美院汇聚了一批国内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如徐悲鸿、吴作人、李可染等。他们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美术教育体系的建立
清华美院初创时期,徐悲鸿担任院长,他提出了“以美育国”的教育理念,强调美术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学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美术教育体系,为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 美术创作的繁荣
在初创时期,清华美院师生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建设,创作了大量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作品。如徐悲鸿的《奔马》、《愚公移山》,吴作人的《开国大典》等,这些作品在我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二、发展时期(1953-1978年)
1952年,我国高等教育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艺术系并入中央美术学院。1953年,经国务院批准,清华大学艺术系恢复,并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系。这一时期,清华美院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
- 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的完善
发展时期,清华美院增设了设计、雕塑、建筑等新专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专业体系。同时,学院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 美术创作的多元化
在发展时期,清华美院师生创作了大量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作品,如李可染的《万壑松风》、吴冠中的《北国风光》等。这些作品在艺术风格、表现手法上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丰富了我国美术创作的内涵。
三、改革开放时期(1979年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清华美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一时期,学院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力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 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的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清华美院紧跟时代步伐,增设了环境艺术、动画、新媒体艺术等新兴专业,形成了以美术学为基础,涵盖设计学、艺术学等领域的专业体系。同时,学院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
- 美术创作的繁荣与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清华美院师生创作了大量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作品,如王广义的《红墙黄瓦》、张晓刚的《大家庭》等。这些作品在艺术风格、表现手法上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为我国美术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 国际交流与合作
改革开放以来,清华美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多所世界知名艺术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邀请国外著名艺术家来华讲学、举办展览,同时选派优秀学生赴国外深造,拓宽了师生的国际视野。
总之,自1946年成立以来,清华美院在艺术教育、创作、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未来,清华美院将继续秉承“德艺双馨、博学笃行”的校训,为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集训画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