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质量验收标准执行流程是怎样的?

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因其资源丰富、成本低廉、性能稳定等优点,在建筑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确保机制砂的质量,规范其验收流程至关重要。以下是机制砂质量验收标准的执行流程:

一、取样准备

  1. 确定取样数量:根据《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标准,机制砂的取样数量应不少于20kg。

  2. 确定取样时间:取样时间应在机制砂生产后、使用前进行。

  3. 确定取样地点:取样地点应选择在机制砂堆场或者料仓内,确保取样具有代表性。

二、样品制备

  1. 样品破碎:将取得的机制砂样品进行破碎,使其粒径小于10mm。

  2. 样品筛分:将破碎后的机制砂样品进行筛分,筛分后保留0.15mm、0.3mm、0.6mm、1.18mm、2.36mm、4.75mm、9.5mm、19mm、37.5mm、75mm等不同粒径的样品。

  3. 样品混合:将不同粒径的样品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三、样品检验

  1. 检验项目:根据《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标准,机制砂的检验项目包括: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云母含量、有机物含量、氯离子含量、硫酸盐含量、碱含量、重金属含量、放射性元素含量等。

  2. 检验方法:按照相关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如:细度模数采用筛分法,含泥量、泥块含量采用洗砂法,云母含量采用显微镜法等。

  3. 检验结果判定:根据检验结果,对照标准要求进行判定。若检验结果不符合标准要求,则判定该批机制砂不合格。

四、不合格处理

  1. 对不合格的机制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 对不合格的机制砂,应进行溯源调查,找出不合格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3. 对不合格的机制砂,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如:退货、赔偿等。

五、验收报告编制

  1. 根据检验结果,编制机制砂质量验收报告。

  2. 验收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样品名称、样品编号、取样时间、取样地点、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判定结论、不合格处理措施等。

  3. 验收报告应由检验机构出具,并加盖检验机构公章。

六、资料归档

  1. 将机制砂质量验收报告及相关资料归档保存。

  2. 归档资料应包括:检验报告、样品单、检验记录、不合格处理记录等。

  3. 归档资料保存期限应不少于5年。

通过以上六个步骤,可以确保机制砂质量验收标准的执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确保建筑用砂的质量,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移动式破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