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劳动合同,绩效工资如何发放?

在我国,解除劳动合同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当员工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关于绩效工资的发放问题也成为了双方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解除劳动合同后绩效工资的发放进行详细解读。

一、绩效工资的定义及特点

绩效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的一种薪酬激励。与基本工资相比,绩效工资具有以下特点:

  1. 具有激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与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挂钩,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2. 具有灵活性:绩效工资的发放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岗位和不同工作环境的需求。

  3. 具有不确定性:绩效工资的发放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员工的工作表现、公司业绩等,具有一定的波动性。

二、解除劳动合同后绩效工资的发放原则

  1. 合法性原则: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发放绩效工资,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 公平性原则:绩效工资的发放应公平合理,确保所有员工在同等条件下享有相同的待遇。

  3. 实际性原则:绩效工资的发放应与员工的工作表现、公司业绩等因素相挂钩,确保发放的绩效工资具有实际意义。

三、解除劳动合同后绩效工资的发放情况

  1. 解除劳动合同前已发放的绩效工资

在解除劳动合同前,员工已获得的绩效工资应予以发放。具体发放方式如下:

(1)按照合同约定:如果合同中明确规定了绩效工资的发放时间,则按照约定时间发放。

(2)按照实际完成情况:如果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则按照员工实际完成的工作任务和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发放。


  1. 解除劳动合同后尚未发放的绩效工资

(1)按比例发放:如果解除劳动合同是在绩效考核周期内,用人单位可以按照员工在考核周期内的实际工作时间,按比例发放尚未发放的绩效工资。

(2)按剩余绩效考核周期发放:如果解除劳动合同是在绩效考核周期结束后,用人单位可以按照剩余绩效考核周期的绩效考核结果,发放尚未发放的绩效工资。


  1. 特殊情况下的绩效工资发放

(1)员工主动辞职:员工主动辞职,且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用人单位应按照合同约定发放绩效工资。

(2)员工因违纪被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员工违纪情况,决定是否发放绩效工资。

四、解除劳动合同后绩效工资的争议处理

  1. 双方协商解决:在解除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与员工可以就绩效工资的发放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2. 劳动仲裁:如果双方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 诉讼:如果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总之,解除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合同约定以及公平、实际的原则,合理发放绩效工资。这不仅有助于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中国CHO素质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