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制砂与湿法制砂的颗粒形状有何区别?
干法制砂与湿法制砂在颗粒形状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粒度分布
- 干法制砂
干法制砂的粒度分布较为均匀,颗粒尺寸较小,一般在0.1-5mm之间。由于干法制砂过程中,物料在干燥、破碎、筛分等环节中经历了高温、高压等条件,使得颗粒间的结合力较强,颗粒形状较为规整。
- 湿法制砂
湿法制砂的粒度分布较为宽泛,颗粒尺寸较大,一般在0.5-10mm之间。在湿法制砂过程中,物料在湿润、破碎、筛分等环节中经历了低温、低压等条件,使得颗粒间的结合力较弱,颗粒形状较为不规则。
二、颗粒形状
- 干法制砂
干法制砂的颗粒形状较为规整,多为立方体、椭圆形等。这是因为在干法制砂过程中,物料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颗粒间的结合力较强,使得颗粒在破碎、筛分等环节中不易变形。
- 湿法制砂
湿法制砂的颗粒形状较为不规则,多为多面体、不规则形等。这是因为在湿法制砂过程中,物料在低温、低压条件下,颗粒间的结合力较弱,使得颗粒在破碎、筛分等环节中容易变形。
三、颗粒表面特性
- 干法制砂
干法制砂的颗粒表面较为光滑,无杂质,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这是因为在干法制砂过程中,物料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颗粒表面得到了充分的氧化,使得颗粒表面形成了致密的氧化膜。
- 湿法制砂
湿法制砂的颗粒表面较为粗糙,存在杂质,耐磨性较差。这是因为在湿法制砂过程中,物料在低温、低压条件下,颗粒表面未能充分氧化,使得颗粒表面仍存在一定的活性,容易吸附杂质。
四、颗粒堆积密度
- 干法制砂
干法制砂的颗粒堆积密度较高,一般在1.6-1.8g/cm³之间。这是因为在干法制砂过程中,颗粒间的结合力较强,使得颗粒在堆积过程中不易发生松动。
- 湿法制砂
湿法制砂的颗粒堆积密度较低,一般在1.2-1.4g/cm³之间。这是因为在湿法制砂过程中,颗粒间的结合力较弱,使得颗粒在堆积过程中容易发生松动。
五、应用领域
- 干法制砂
干法制砂在建筑、道路、铁路等领域应用广泛,如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水泥制品等。
- 湿法制砂
湿法制砂在水利工程、园林景观、环保等领域应用较多,如混凝土、水工结构、环保材料等。
综上所述,干法制砂与湿法制砂在颗粒形状上存在明显区别。干法制砂颗粒形状规整、表面光滑、堆积密度高,适用于建筑、道路等领域;湿法制砂颗粒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堆积密度低,适用于水利工程、园林景观等领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制砂方法。
猜你喜欢:自动化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