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胜任力模型第三步具体做什么?

建立胜任力模型第三步具体做什么?

在建立胜任力模型的过程中,第三步是关键环节,它关系到整个模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这一步主要是对前两步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确保模型能够真实反映岗位所需的能力和素质。以下是建立胜任力模型第三步的具体做法:

一、数据整理

  1. 数据清洗

在建立胜任力模型的过程中,所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会存在一些错误、重复或缺失的情况。因此,首先要对数据进行清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检查数据格式是否统一,如日期、姓名等字段格式是否规范;

(2)检查数据是否存在错误,如年龄、学历等字段是否存在不合理的数据;

(3)检查数据是否存在重复,如同一员工的多条记录;

(4)检查数据是否存在缺失,如部分员工的部分能力数据缺失。


  1. 数据分类

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岗位、能力、素质等维度进行分类,以便后续分析。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岗位需求,将数据分为多个岗位类别;

(2)根据能力维度,将数据分为多个能力类别;

(3)根据素质维度,将数据分为多个素质类别。

二、数据分析

  1. 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各岗位、能力、素质的分布情况。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岗位分布:统计各岗位的人数占比,了解岗位结构;

(2)能力分布:统计各能力在各个岗位的分布情况,了解岗位所需能力的重点;

(3)素质分布:统计各素质在各个岗位的分布情况,了解岗位所需素质的特点。


  1. 相关性分析

分析各岗位、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找出关键影响因素。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岗位与能力的相关性:分析各岗位所需能力的关联程度,找出关键能力;

(2)岗位与素质的相关性:分析各岗位所需素质的关联程度,找出关键素质;

(3)能力与素质的相关性:分析各能力与素质之间的关联程度,找出能力与素质之间的相互影响。


  1. 重要性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确定各岗位、能力、素质的重要性,为后续建模提供依据。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岗位重要性:根据岗位分布和岗位所需能力的关联程度,确定各岗位的重要性;

(2)能力重要性:根据能力分布和能力与岗位的关联程度,确定各能力的重要性;

(3)素质重要性:根据素质分布和素质与岗位的关联程度,确定各素质的重要性。

三、建立胜任力模型

  1. 模型框架构建

根据分析结果,构建胜任力模型框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岗位维度:根据岗位重要性,确定岗位维度;

(2)能力维度:根据能力重要性,确定能力维度;

(3)素质维度:根据素质重要性,确定素质维度。


  1. 模型内容填充

在模型框架的基础上,填充具体的能力和素质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岗位能力:根据岗位所需能力,确定岗位能力;

(2)岗位素质:根据岗位所需素质,确定岗位素质;

(3)能力素质关系:根据能力与素质的相关性,确定能力与素质之间的关系。


  1. 模型验证

对建立的胜任力模型进行验证,确保模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内部一致性检验:通过Cronbach's alpha系数检验模型内部一致性;

(2)信度检验:通过重测信度检验模型信度;

(3)效度检验:通过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检验模型效度。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完成建立胜任力模型的第三步,为后续的胜任力评估、培训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猜你喜欢:战略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