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在职博士培养方式是怎样的?

社科院在职博士培养方式是怎样的?

随着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在职博士教育逐渐成为许多在职人员提升自身学术水平和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国社会科学院(以下简称“社科院”)作为我国社会科学领域的最高学术机构,其在职博士培养方式具有其独特性和专业性。本文将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详细介绍社科院在职博士的培养方式。

一、培养目标

社科院在职博士培养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具体目标如下:

  1. 深入掌握所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践经验;
  2. 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撰写学术论文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3. 具有较强的政策分析、咨询和决策能力;
  4. 能够在相关领域内发挥学术引领和示范作用。

二、课程设置

社科院在职博士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三个部分。

  1. 公共课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2. 专业课程:根据不同研究方向,设置相应的研究领域课程,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法学等,旨在使学生掌握所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 选修课程:包括国内外知名学者的讲座、研讨会、学术报告等,旨在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

社科院在职博士培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1. 讲授法:由知名学者或专家主讲,系统介绍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践经验。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学术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4. 实践教学:安排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实习、调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

社科院在职博士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平时考核: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论文等,占考核总成绩的30%。

  2. 课程考核:通过考试、论文等形式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占考核总成绩的40%。

  3. 论文答辩: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需提交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并进行公开答辩,占考核总成绩的30%。

五、结业与学位授予

  1. 结业:学生在完成所有课程学习、通过考核、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后,可获得社科院在职博士学位。

  2. 学位授予:社科院在职博士学位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认可度。

总之,社科院在职博士培养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通过严格的教学管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严谨的考核制度,社科院在职博士教育为广大学员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成长平台。

猜你喜欢:社科院在职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