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地测绘标准

宗地测绘技术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国家统一规定的测量方法和技术标准

宗地面积测量应采用国家统一颁布的测量规范和标准,测量精度等级为四等,允许相对误差为±0.03~0.05。测量面积以宗地界的内缘线为准,建筑物和构筑物基础以下埋设在宗地范围内的管线不计入宗地面积。

具体的技术规范

《地籍测绘规范》CH/T 5002-94

《地籍图图式》CH/T 5003-94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8969-2010

《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

图根点布设

测绘前应先在测区布设图根点,并根据实际情况需要确定图根点的数量,且图根点应两两通视。图根点布设采用RTK测量,图根点标志采用铁钉或其他临时标志。RTK图根点测量流动站观测时应采用三脚架对中、整平,观测次数应大于2次,每次观测历元数应大于20个。RTK测量平面坐标转换残差不应大于图上±0.07mm,平面测量各次测量点位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各次结果取中数作为最后成果。

碎步测量

采用全站仪进行碎步测量,测量结束后,传输数据并利用软件威远图SV300 6.0进行编绘。

软件要求

使用清华山维EPS2012(顺德专版)进行编绘,该软件要求宗地数据与其他相关地理信息数据共享应用,并包含《佛山市国土资源地理数据规范》的要素属性、编码规则等数据格式。

宗地图表示的内容

图面要素按顺德1:500全野外信息化地形图表示,包含宗地号、图幅号、座落地址、图形GUID、界址点、界址线、界址点坐标列表、用地面积、建基面积、建筑总面积、土地利用类别、建筑物高度、房屋分栋面积列表、现状照片、控制点碎部点测量报告等。

其他技术要求

全野外数字测绘法、数字摄影测量法、数字编绘法等都可用于测绘地籍图,具体选择应根据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地籍管理需求进行。

这些标准和技术要求确保了宗地测绘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土地管理、规划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