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供应商评估

餐饮企业在评价供应商时,通常会考虑以下方面:

供应商基本信息

供应商名称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供应产品类别

产品质量评估

食材新鲜度(满分 40 分)

食材外观新鲜,色泽正常,无变质、异味现象(8 - 10 分)

存在少量不新鲜食材,但不影响整体使用(4 - 7 分)

新鲜度较差,有较多变质或临近过期食材(0 - 3 分)

食材品质稳定性(满分 10 分)

每次供应的食材品质一致,符合餐厅标准(8 - 10 分)

品质略有波动,但在可接受范围内(4 - 7 分)

品质波动大,影响菜品质量稳定性(0 - 3 分)

包装完整性(满分 10 分)

包装严密,无破损、泄漏,标签清晰完整(8 - 10 分)

包装有轻微瑕疵,但未对产品造成污染或损坏(4 - 7 分)

包装严重破损,导致食材受损或存在安全隐患(0 - 3 分)

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满分 10 分)

提供相关食品安全检测报告,所有指标合格(8 - 10 分)

部分产品缺少检测报告,但未出现食品安全问题(4 - 7 分)

无检测报告或出现食品安全事故(0 - 3 分)

交货情况评估 (满分 30 分):

交货及时性(满分 10 分)

按时交货率达到 95%以上(8 - 10 分)

按时交货率在 80% - 95%之间(4 - 7 分)

按时交货率低于 80%(0 - 3 分)

交货准确性(满分 10 分)

准确无误地按照订单要求交货(8 - 10 分)

偶尔出现交货错误,但能及时更正(4 - 7 分)

经常出现交货错误,影响餐厅运营(0 - 3 分)

供应商的合作态度和信誉

诚信守约,积极主动,及时沟通和解决问题(评分依据具体表现)

供应商的价格和交货能力

价格合理且有竞争力

能够按时按量交付

能够应对订单变化

供应商的生产环境、原料来源和质量控制体系

生产环境、设备状况、员工操作等情况

质量证明文件、检测报告等

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情况

供应商的财务状况

近三年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主要财务指标分析(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

银行信用评级及授信情况

供应商的信用记录

商业信用(过去三年有无违约记录、合同履行率、商业纠纷处理情况)

税务信用(纳税信用等级、有无税务违规记录)

司法信用(有无涉诉案件、被执行情况)

供应商的质量认证体系和服务水平

已获得的质量认证(如 ISO22000、HACCP 等)

质量控制流程(原材料采购检验标准及方法、生产过程质量监控节点及措施、成品检验标准及流程)

质量问题处理机制(质量问题响应时间、退换货政策、质量改进措施及效果跟踪)

订单响应时间及方式(常规订单响应时间、紧急订单响应时间、订单确认方式)

通过以上这些方面的综合评估,餐饮企业可以选择出合适的供应商,确保食材和材料的质量,提高餐厅的运营效率和顾客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