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小学思想

宋代小学思想

宋代小学教育思想强调德育与智育的结合,注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事来理解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并通过实践来养成行为习惯。朱熹是这一时期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了“小学”教育阶段,认为教育应该从儿童时期开始,以培养道德行为和基本文化知识技能为主。朱熹主张教育应该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小学”阶段着重于德育,通过具体行动来教育儿童。

朱熹的教育思想还包括:

博学:

强调广泛学习,通过博学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深入理解。

多疑:

鼓励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疑问,通过疑问来推动思考和学习。

精思:

提倡深入思考,使思维常处于对义理的探究之中。

省察:

强调自我反省,无论是在念头萌发时还是行为显现后都要进行审慎的思考和审查。

自动自得:

倡导学习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个人自我实现的过程。

宋代的教育政策还包括对印刷术的推广,这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官学与私学并存,官学分为贵胄小学和州县小学,而私学则包括私塾、义塾、村婆、乡学和冬学等多种形式。

这些教育思想和实践体现了宋代对教育的重视,尤其是在道德教育和儿童教育方面。它们对后世的儿童教育和道德培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