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的基本发音

日语的发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元音:

日语有5个基本元音,分别是“あ(a)”, “い(i)”, “う(u)”, “え(e)”, “お(o)”。它们的发音方法如下:

あ(a):发音时口自然张大,舌头平放,舌尖抵住下齿龈,声带振动。例如,单词“あめ”(ame, 意为“雨”)中的“あ”。

い(i):与英语eat中的元音相似,但短而略紧;比汉语普通话的“衣”(i)松些。例如,单词“いぬ”(inu, 意为“狗”)中的“い”。

う(u):和汉语普通话的“乌”相似,但嘴唇几乎是平的,不要那样用力前突。发音时,咬合住上下齿,稍张开嘴发出“u”。例如,单词“うさぎ”(usagi, 意为“兔子”)中的“う”。

え(e):和汉语“爷”(ye)的后半部分发音相似,但部位略靠前,和英语egg中的元音相像,但口略合。例如,单词“えんじ”(enji, 意为“圆”)中的“え”。

お(o):和汉语普通话的“欧”(ou)中的第一个韵母“o”相似,但不要像汉语的那样从口腔后部发音。嘴的开度介于あ和う之间。例如,单词“おとぎ話”(otogibanashi, 意为“童话”)中的“お”。

辅音:

日语的辅音包括清音和浊音,具体发音如下:

清音:か行(ka, sa, ta, na, ha, ma, ya, ra, wa)、さ行(sa, za, da, ba)、た行(ta, da, na)、な行(na, ni, nu, ne, no)、は行(ha, ba, pa)、ま行(ma, ya, ra)、や行(ya, yu)、ら行(ra, ri, ru, re, ro)、わ行(wa, wi, we, wo)。

浊音:が行(ga, za, da, ba)、ざ行(za, ja, za)、だ行(da, ja, da)、ば行(ba, pa)、ぱ行(pa, pi, pu, pe, po)。

拗音:

由辅音k/s/t/n/m/r/p/g/z/b加半辅音y和元音a/u/o形成,用平假名和小的“ゃ”、“ゅ”、“ょ”组合起来书写。例如,きゃ(kya)、ゅく(yuku)、ょろ(yorro)。

拨音:

日语音节末出现“ん”称为拨音,其发音根据后面的音节有所变化,与汉语的m/n/ng相当。例如,单词“さんぽ”(sanpo, 意为“散步”)中的“ん”。

促音:

日语中有一个实际上听不见声音的音节,叫做促音,只发生在か、さ、た、ぱ行之前。发音要点是发完前音后,口形要做好准备,稍等片刻,再发下一个音。例如,单词“たちまち”(tachimachi, 意为“立刻”)中的“っ”。

长音:

长音是将假名发音延长一拍的音。其基本构成是:あ段假名后加あ, い、え段假名后加い, う、お段假名后加う(在某些情况下え段后是え、お段后是お), 片假名长音一律加长音符号“ー”。例如,单词“おやすみなさい”(oyasuminasai, 意为“晚安”)中的“おやすみ”。

音调:

日语是声调语言,有高低型和平板型两种。每个单词都由固定数量的音拍组成,无论单词长短,发音时每个音拍所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