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街道为什么
青岛街道的命名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
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青岛街道因辖区内的青岛街得名。1955年4月19日,青岛路和河南街居委会改制为青岛、河南街道办事处,1964年8月5日两街道合并为青岛街道。市政府位于青岛街道辖区内。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下辖的一个街道办事处。面积1.74平方公里,人口5.7万,下辖10个社区。位于市南区的中西部。
城市建设和规划
清朝末年,青岛地区在被德国占领之后,开始了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所以青岛第一批路名是德国式的路名,如“威廉街”(今太平路)、“柏林街”(今曲阜路)、“亨利亲王街”(今广西路)、“汉堡街”(今河南路)。民国初年,日本借口对德国宣战,占领了青岛,于是青岛的路名也穿上了“和服”,如“佐贺町”(今广西路)、“万年町”(今江苏路)、“舞鹤町”(今太平路)、“静岗町”(今中山路南段)等等。
1897年青岛成为德租借,在此地建设城区,理念完全是西欧发达国家移植而来。这一事件彻底改变日后青岛的发展,使得青岛老城区德味浓厚,成为城市特色。为保护历史风貌区,原德租界的街道布局基本维持原状。
行政管理和便捷性
青岛的街道命名也有出于行政管理和便捷性的考虑。因为青岛的路太多了,一一取名很麻烦,直接拿城市来用方便而且好记。这既是为了表示青岛的热情,也表示青岛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
文化和历史传承
青岛市区的道路以大江南北各省名和山东省的县市名命名的。以云贵川三省得名的云南路、贵州路、四川路,横穿市区西南部的西镇,成为西镇东西向三大干道;加上同在西镇的西藏路、西康路(西康,1955年撤省),祖国西南五省名齐全了。
总的来说,青岛街道的命名主要源于其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城市规划和行政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既体现了青岛的历史和文化特色,也方便了市民和游客的识别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