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偷漏税的文献综述

企业偷漏税的文献综述

企业偷逃税的文献综述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研究方向和观点:

国内研究

纳税人心理行为角度

张琳(2002)从纳税人的心理因素出发,结合勒温的行为学模式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了纳税人逃税的内在动机和外在激励。

政府、税务机关角度

认为政府税务机关的管理不到位、效率低下是造成偷逃税严重的重要原因。

博弈论角度

马拴友(2001)从财政交易制度框架内,使用博弈论分析逃税行为。

信息不对称角度

许建国(1999)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探讨逃税行为的成因。

基于预期效用理论的纳税遵从研究

袁国良(1995)的研究表明,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受预期效用的影响。

国外研究

纳税人心理行为角度

Lewis(1982)发现,纳税人只有在认为税收政策公平时才可能自觉缴纳税款。

信息不对称角度

Spicer和Becker(1980)的实验表明,纳税人感觉被不公平对待时可能选择逃税。

基于预期效用理论的纳税遵从研究

Marta Orviska和John Hudson(2003)在A-S模型基础上,引入社会变量分析税收遵从。

综合分析

企业偷逃税的研究涉及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通过不同的理论框架分析逃税行为的动机、原因和影响因素。研究显示,纳税人心理、政府管理效率、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均对企业偷逃税行为有重要影响。

未来展望

企业偷逃税理论研究在不断发展,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新兴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税收征管中的应用,以及全球化背景下跨国企业逃税问题的法律与监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