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郑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涵盖了传统武术、民间舞蹈、祭典仪式、陶瓷烧制技艺、传统美术等多个类别。以下是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详细介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少林功夫:又称少林武术,是中国著名的武术流派之一,以“禅武合一”著称,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小相狮舞: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舞蹈,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郑黄帝拜祖祭典:华夏炎黄子孙于农历“三月三”在河南省新郑市祭拜先祖黄帝的仪式,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一种流传很久的陶瓷烧制技艺,始于唐,兴于宋,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超化吹歌: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形式,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苌家拳:一种传统武术,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洛神的传说:关于洛神的传说,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猴加官:一种集传统美术、脸谱、泥塑及布艺完美结合的民间工艺品。
香包: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2006年入选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柿树栽培及柿饼制作技艺:一种传统的农业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河澄泥砚: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品,以黄河泥沙为原料。
新密麻纸制作技艺:一种传统造纸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
密玉俏色雕刻:一种传统的雕刻技艺,以密玉为材料。
中岳庙会: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民俗活动。
挑经担: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
嵩山摸摸会: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
溱洧婚俗: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婚俗。
古荥丧葬习俗: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丧葬习俗。
河洛大鼓: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曲艺形式。
河图洛书: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传说中的文化符号。
嵩山木板年画: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美术形式。
朱氏古建筑彩绘: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建筑彩绘技艺。
管城剪纸: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剪纸技艺。
管城泥塑: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泥塑技艺。
黄河打硪号子: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劳动号子。
黄河玉门号子: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劳动号子。
独脚舞: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
太乙拳: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武术形式。
沈氏摔跤: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摔跤技艺。
麻纸技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造纸技艺。
柿树栽培技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农业技艺。
柿饼: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食品制作技艺。
霜糖技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食品制作技艺。
枣树栽培技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农业技艺。
葛记焖饼: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食品制作技艺。
上巳节: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
挑经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