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基本术语2008

《测绘基本术语》(GB/T14911-2008)是中国在2008年发布的一项国家标准,旨在统一和规范测绘领域的科学技术术语及其定义。该标准规定了测绘领域的基础和共用科学技术术语,涵盖了测量、地图制图、基础测绘、基础地理信息、基本地图、基础测绘成果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关键术语及其定义:

测绘

测量和地图制图的简称。测量是指获取反映地球形状、地球重力场、地球上自然和社会要素的位置、形状、空间关系、区域空间结构的数据。地图制图是将这些数据经处理、分析或综合后加以表达和利用的一种形式。

基础测绘

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进行基础航空摄影,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建立、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即为向社会提供基础地理信息,由政府提供经费,由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按照统一规划和统一技术标准,周期性实施的基础性、公益性测绘工作。

基础地理信息

表述地表之上居民地、交通网、水系、植被、行政区划界线、地理名称、地貌形态、大地测量控制网点等普通的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及属性信息。

基本地图

列入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系列,按国家统一成图技术标准测制或编制的,以模拟或数字形式表达基础地理信息的普通地图。

基础测绘成果

实施基础测绘工作所得到的基础控制测量数据、基础航空影像、卫星遥感影像、基本地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等承载基础地理信息的测绘成果。

“3S”技术

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总称。早期的“3S”是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统称,后期随着全球导航卫星技术的蓬勃发展,尤其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问世,单纯用GPS来代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已经不合适,学术界开始逐渐用GNSS来替换GPS。GNSS,全称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用来泛指所有的卫星定位系统,其中包括中国的北斗(BDS)、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NASS)、欧盟的伽利略(Galileo)。第一个“S”——遥感(Remote Sensing,RS),是指从高空或外层空间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扫描、摄影、传输和处理,从而对地表物体和现象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技术。比如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可以监测森林覆盖面积变化、农作物生长情况等。目前我们最常用的是卫星遥感技术和航空遥感技术。第二个“S”——全球导航定位系统(GNSS),其工作原理是空间距离后方交会,主要用于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三维空间位置,包括经度、纬度和高程。由于它可以全天候工作、以及定位精度高、效率高,广泛用于野外测绘、汽车导航等领域。

这些术语和定义构成了测绘领域的基础框架,对于规范测绘工作、提高测绘成果的质量和一致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