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学里的地貌
在测绘学中,地貌是指地球表面包括海底的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地貌的测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地物与地貌的区别
地物:指地面上天然或人工形成的物体,如湖泊、河流、海洋、房屋、道路、桥梁、森林等。在测量时,只需要其平面位置。
地貌:指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态,如山地、丘陵、悬崖、冲沟等。测量地貌时,既需要其平面位置,又需要其高程。
地貌的表示方法
主要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的闭合曲线。等高线间隔大表示地面坡度小,等高线间隔小表示地面坡度大。
有些地貌需要配专门的地图符号表示,例如坎或坡用于反映高程迅速变化的地貌。
地貌测绘的方法
等高线测绘:通过测定一些特征点,连接成地性线,再根据等高线的性质用内插法确定某一等高线在地性线上的通过点,最后描绘出等高线。
测定地貌特征点:包括山顶、鞍部、山脊、山谷等地形变换点及山脚点、山坡倾斜变换点等,其测定方法采用极坐标法或RTK法。
连接地性线:在图纸上根据测定的特征点的位置和实际地形关系,用实线或虚线连接分水线和合水线,确保地性线连接情况与实地相符。
地貌的分类
地貌一般可以分为平地、丘陵、山地、高山地等,按坡度可分为2°以下、2°~6°、6°~25°、25°以上。
特殊地貌包括冲沟、陡崖、陡石山、崩崖、滑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