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复工后怎么防疫

餐饮企业在复工后应采取以下疫情防控措施:

加强用餐管理

继续暂停各类集体聚餐(宴席)活动。

顾客进入餐饮服务单位应戴口罩、测体温或出示安康码。对于发热、咳嗽等症状、安康码为黄色、红色和未戴口罩的人员,应拒绝进入餐饮场所。顾客除就餐期间外,其余时间必须戴口罩。

每间包厢只开1桌,顾客隔位相坐,面对面距离不小于1米,每桌人数不超过10人。大厅减少桌椅摆放,餐桌实际使用数量不超过平时的50%,餐桌之间距离不小于1米,顾客隔位、错位相坐,面对面距离不少于1米。

每桌每批次顾客用餐后立即对桌椅进行消毒,再安排下一批次,间隔时间不低于20分钟。

建立就餐人员登记台账,每桌登记至少1名顾客的姓名、联系方式、就餐时间。

提倡分餐、使用公筷公勺,给予每桌客人双筷勺或公筷公勺。

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

餐饮服务单位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制定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措施和应急预案,明确疫情防控工作职责。

从业人员每天进行晨检和体温监测,全程佩戴口罩,严禁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从业人员上岗。

定时对就餐场所、电梯间等公共场所设施进行消毒保洁,保持食品加工场所和就餐场所的空气流通。

全面禁止非法食用、交易野生动物的行为,严禁圈养、宰杀、制售活禽,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要求食品加工制作食品。

环境消毒与通风

每日对经营场所进行定时开窗通风和环境消毒。对公共用品和设施,每日清洁消毒三次并做好记录。

安排专人接收采购货品,对货物表面消毒后再入库。有运输车辆的,每日两次对车辆进行消毒。

餐厅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空气中病毒的密度。尤其在人员密集的区域,如餐厅内部和厨房,通风更是必要的。

员工与顾客健康管理

员工每天填写健康申报表,如有不适症状要及时报告,并按照公司规定进行就医和隔离。

对于员工,尤其是接触患者或疑似患者的员工,要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并在结果出来前暂停上班。

提供充足的消毒用品,如口罩、手液、消毒水等,并鼓励员工和消费者频繁洗手、使用洗手液。

餐厅内要设立洗手液消毒站,并鼓励员工和消费者频繁洗手、使用洗手液。

外卖业务管理

对送餐人员进行健康管理,并规定送餐人员佩戴口罩、勤洗手,以及在送餐过程中保持距离等。

对外卖包装进行加强管理,确保外卖包装的安全和卫生。

提供联系少量人员接触的配送方式,鼓励消费者使用无接触配送。

应急响应与培训

餐饮企业需要建立健康管理制度,包括员工健康登记、定期体温测量、健康状况监测等。

在餐饮复工前,需要对整个餐厅进行彻底的消毒。常接触的表面、器具和设备,如桌椅、餐具、厨房用具等,都需要进行定期消毒,并保持清洁。

员工应掌握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人员聚集等基本防护措施,并严格执行各项防疫规定。

通过以上措施,餐饮企业可以在复工后有效保障员工和顾客的健康安全,同时确保餐饮业务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