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的镇院之宝有哪些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四大博物馆之一,其镇院之宝众多,以下是一些被广泛认可的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
竹林七贤砖印模画:
由200多块古墓砖组成,分为两幅,分别描绘了竹林七贤中的四位和另外四位,是我国发现最早且保存最完整的一幅砖画。
战国错金银镶嵌丝网套铜壶 (又名陈璋圆壶):战国中期的容酒器,以长龙、梅花钉构成的三层网络立体镂空网套装饰,反映了当时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2013年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西汉金兽:
1982年出土于江苏盱眙县南窑庄窖藏,呈豹形,蜷伏状,头顶有一环纽,全身锤饰圆形斑纹,是迄今我国出土文物中最大最重的金器。
银缕玉衣:
1970年出土于徐州,长1.7米,由玉片和银丝钩织而成,共使用银丝800克左右,是汉代文物中的精品。
东汉广陵王玺金印:
1970年出土于邗江甘泉山东汉墓,印面长2.375厘米、宽2.372厘米,是汉印中的稀世珍品。
错银饰青铜牛灯:
1970年出土于邗江甘泉山东汉墓,高46.2厘米,身长36.4厘米,全器作牛驮灯盏造型,采用了错金银工艺。
东汉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
1970年出土于徐州土山东汉墓,形状貌似蟾蜍,两眼圆瞪,龇牙咧嘴,十分形象生动。
明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
1957年出土于南京孙家山明代洪武朝驸马宋琥和安成公主墓,是现存唯一一件带盖子而且保存完整的洪武釉里红梅瓶。
金蝉玉叶(金枝玉叶):
1954年出土于苏州五峰山博士坞明代弘治年间进士张安晚家族墓地14号墓,由一只金色的蝉和一片白色的玉叶组成,形态逼真,寓意深刻。
透雕人鸟兽玉饰:
新石器时期文物,1958年出土于昆山赵陵山遗址77号墓葬,展示了古代玉雕工艺的高超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