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做法
核医学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医学分支。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核医学做法:
核医学检查
显像剂的使用:核医学检查通常使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显像剂,通过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方式引入体内。不同的检查项目使用不同的显像剂,例如99mTc标记的亚甲基二磷酸盐(MDP)用于全身骨显像,99mTc标记的二乙撑三胺五乙酸(DTPA)用于肾脏血流功能显像。
检查前的准备:在检查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准备适当的放射性药物,并告知患者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如排空膀胱、告知病史等。
检查过程: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指示采取一定的姿势,配合设备的拍摄。检查过程中不会增加额外的放射性,且辐射剂量较低。
检查后的结果分析:核医学医生会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检查照片以及其他检查结果(如生化、血液、超声、CT等),提供可靠的诊断结果。
核素治疗
内照射治疗:将放射性核素引入体内,靶向聚集在病变组织,通过射线杀伤病变细胞。例如,碘-131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癌。
放射性粒子植入: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组织,持续释放射线,抑制肿瘤生长。
敷贴治疗:常用于治疗皮肤血管瘤、瘢痕疙瘩等。
骨转移瘤治疗:利用放射性药物缓解骨痛,抑制肿瘤进展。
其他应用
体外免疫分析:检测体内微量生物活性物质,辅助疾病诊断。
放射性核素治疗:除了用于诊断,核医学还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疾病,如甲状腺癌患者可以通过口服或注射放射性碘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