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丸做法

糊丸是一种用米或面糊作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其特点是干燥后质较坚硬,在胃内崩解迟缓,从而使药物能够缓缓释放,延长药效,并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以下是糊丸的两种主要制作方法:

塑制法

保持丸块滋润:

在制作过程中应保持丸块湿润,以防丸块硬化,导致表面粗糙或出现裂缝。

药粉与糊粉比例:

药粉与糊粉的比例以3:1为宜。

制丸条:

将药物细粉与辅料混合制成可塑性的丸块或丸条,然后分剂量制成丸剂。

干燥:

将制好的丸剂在通风处阴干或低温烘干,避免高温烘烤和曝晒。

泛制法

起模:

以稀糊为黏合剂泛丸时,先用水起模。

糊粉用量:

泛制法用糊粉的量一般约为塑制法用量的25%至50%。

炒糊粉:

将多余的糊粉炒熟后拌入药粉中,以便操作并符合丸粒溶散的要求。

干燥:

将制好的糊丸在通风处阴干或低温烘干,同样避免高温烘烤和曝晒。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