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做法

青岛的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青岛市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构建共同体教育教学体系,涵盖全市26所高校和1100余所中小学校,全面提升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质量。具体做法包括一体化、常态化全域推进,以及课程体系建设持续优化创新。

企业开办智能化、极简化:

青岛市研发“青易办”企业开办掌上智能平台,推进政务服务向移动应用拓展,简化实名认证操作步骤,实现“真实身份、真实意愿”,有效防范虚假身份注册和冒领发票等行为,让民营企业家一部手机就能办完企业开办所有业务。

政策兑现和服务优化:

青岛市建设“青岛政策通”平台,实现惠企政策的集中发布和精准解读,推进“政策找人、政策找企业”功能,提升政策服务水平。平台三期还建设了全市统一的惠企资金申报、兑现、管理平台,实现企业一次申报、全程网办、快速兑现。

数字家庭建设:

青岛市抢抓全国数字家庭建设试点契机,出台多项政策制度和技术标准,加快推动智慧化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全市CIM基础平台,引领数字家庭场景建设。具体措施包括制定出台住宅小区智慧化基础设施配置指南、智慧住宅小区-数字家庭建设指南等政策文件。

网络举报辟谣宣传:

青岛市开展网络举报辟谣宣传进社区活动,通过知识讲座、辟谣小程序展示和问答互动等形式,提升全民识谣辨谣能力,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劳动争议纠纷调解:

青岛市总工会运用“四+”全周期机制,实现多元解纷工作法,推动劳动争议纠纷“不出厂、不跑腿、不上交、不立案”,取得显著工作成效。全市打造了多个“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会实践示范点,建立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培训劳动法律监督员,开展普法讲座,排查企业,化解风险隐患。

美食文化:

青岛市有多种传统美食,如崂山菇炖鸡、肉末海参、原壳鲍鱼等,这些菜品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烹饪技艺,成为青岛的代表美食。

这些做法体现了青岛市在思政教育、企业服务、政策兑现、数字家庭建设、网络治理、劳动争议调解以及美食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创新和实践,展现了青岛市在全面发展和社会治理方面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