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汤药做法
熬汤药的正确做法如下:
选择合适的器具
熬药通常使用砂锅或陶瓷锅,因为这些材质能均匀传导热量,并且在加热过程中不会与药材产生化学反应。金属制品如铁锅或铝锅不建议使用,以免影响药物成分的稳定性。
药材准备
根据药方称量药材,将中药放入锅中,加冷水浸泡,一般浸泡30 - 60分钟,这样可以使药物充分吸收水分,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浸泡的水要没过药物,并且加水量根据药量和药物吸水性适当调整,大约高出药面2 - 3厘米。
先后顺序
有些药物需要特殊处理,比如矿石类、贝壳类等质地坚硬的药物,需要先煎,一般要先煎20 - 30分钟;薄荷、藿香等气味芳香的药物,要后下,在药物快要煎好的前5 - 10分钟放入;还有些药物需要包煎,像旋覆花等有绒毛的药物,防止绒毛刺激咽喉,用纱布包好后再放入锅中煎。
控制火候
通常先用武火(大火)将水烧开,然后改用文火(小火)慢煎。一般解表药等质地较轻的药物,头煎15 - 20分钟,二煎10 - 15分钟;对于滋补类等质地厚重的药材,熬煮时间可适当延长。
药液过滤
每次煎好后,需将药液滤出,并将滤出的药渣再次加水进行二煎,方法和时间同头煎类似。把两次煎好的药汁混合均匀,分成两次服用。
熬煮次数
一般煎煮两次即可,两次熬好,混合再均分两次服用。